这些已经走过“私家车高度膨胀”、“交通严重拥挤”、“车辆无处停放”等发展阶段的发达国家和地区,也曾经像我们今天一样困惑:“如何破解‘停车难’?”他们有哪些解决停车问题的手段?他们是如何破解“停车难”的?现有以下几个国外的例子。
美国:抓“配建”、建“停车楼
“美国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,主要靠‘配建’。所谓‘配建’,就是在建筑物建造的同时,必须按照相应标准配建停车位。这个标准非常高,执行得也非常严。”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、高级工程师於昊,首先是介绍美国的停车做法。
美国是一个被称为“汽车轮子”上的国家,如果没有停车场,很难想象他们的日子怎么过。
配建停车设施,在新区比较容易实现。那老城怎么办?
总结出经验那就是结合城市改造,把低矮、没有保留价值的残破建筑拆除,有计划地增设停车场,甚至建设高层停车楼,或地下多层车库,逐步增加车位数量。
此外,美国大多数商场都有自己的停车场。商场打烊后,这些场地都会空出来对外出租,一般价格也不太高,特别适合附近居民。一些一层有房产的居民还会把自家的空地修整成停车位,对外出租。
北京也有类似的停车服务我知道的其中一个北京中安佳驿就是以“管理于车辆,服务于车主,增值于物业”的服务宗旨和诚实守信的服务承诺,不断地赢得诸多合作伙伴的信赖,使业务规模得以发展壮大,公司的停车管理服务业务逐渐向类型多样化和服务品牌化发展。这也是一个很好地公司。
日本:没有车位不准买车
“日本首都东京及其周边的三个县集中了大约2200万辆车,几乎是北京市汽车保有量的10倍,却看不到车辆无序停放造成的交通堵塞。为什么?”几年前到日本实地考察的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、总工程师钱林波说,这主要得力于日本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法律、法规。
据钱林波介绍,日本政府仅涉及停车方面的法律就有五六部之多。根据日本法律规定,个人或单位在买车时都必须出具拥有固定车位的证明,这种固定停车位既可是自有的也可以是长期租借的,车位必须在离单位或住所500米至2000米的范围之内,否则交管部门将拒绝给新车上牌照。日本的法律还对建筑规划做了规定,如城市中心地区每25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1个车位,一般地区为每200平方米配1个车位。
除此之外,日本政府还十分重视鼓励引导建设私营停车场,对营业性停车场实施减免税。
英国:晚上“路中”停车
“与国内晚上开放路边停车不一样,英国是‘路中’停车。”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另一名工程师告诉记者,在伦敦老区,白天可以看到不少双道马路上,在路中间黄线两侧,画有斜向来车方向的停车线,并标有可停车时间限制。到了晚上的规定时间内,这些停车格会涌满各式家用车辆,只留路边靠建筑物一侧的道路供车辆通行。
“此外,车辆不规范停放也是造成车位利用率低、更多车辆无法停放的原因。为此,英国的交通处罚的严格也在全球有名。”据介绍,英国交通部门2005年违章罚款收益突破10亿英镑(约合18亿美元),其中因街头乱停车罚款占了相当大一部分。
为了更好地停放车辆有以下几点优化管理:社区与公共场所的安保监控、承办车辆保险与车场保险、提供安全委托服务、车辆寄存服务、等相关业务。
香港:三招破解停车难题
香港人口密度高居全球第二。他们是怎样解决停车难题的?
专家将其归纳为三点——
一是香港设立了遍布全港的咪表车位。港府在不妨碍交通的地点设立了1.78万个路旁临时停车位,全部采用电子咪表计费。电子泊车咪表以15分钟为一个泊车时间单位,每15分钟收费2港元(远比停车场每小时收费二三十港元要少得多),而且这些车位设置了时间限制:黄色咪表为半小时,咖啡色一小时,蓝色最长也不过两个小时,以保证路边停车位不会长时间被占用,提高了车位的周转率,让更多人能够停车办事。
二是借助媒体及时发布车位供需消息。每逢节假日或者举行大型活动时,港府新闻网、运输署网、警务处等相关网站以及几家电台都会及时发布消息,通知市民相关场所的合法车位已满,以减少大量汽车涌入同一地点。如若在此情况下,仍有车主开着私家车过去,在拥堵地点违例停车,他的车就一定会立即被警方拖走,并被处以罚款。
三是发展高服务水平的公共交通。港府一方面大力提高私家车的使用成本,抑制私家车的高速发展;另一方面,政府给予公交公司大量的财政补贴,同时规定公交的盈利率不得超过15%,盈余的获利纳入已经设立的公共交通基金中,用于公交事业的发展。目前,全港个人出行选乘公交率达90%以上。